首页 / 伟人风采 / 正文

简论朱德的军事经济思想与实践

作者:佚名 来源: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2021-11-26 20:49:32

经济是军事的基础,军事是经济的保障。作为人民军队总司令的朱德,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都非常重视军事经济建设。他善于根据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灵活具体地处理好军事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形成了独特的军事经济建设思想。这些思想不仅充实和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的相关内容,指导了人民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事业,而且对我国新时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一 

任何一场战争背后都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经济实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战争的胜负。于是,发展经济便成为巩固、建设根据地,支持军事斗争的重要任务。根据革命战争的具体情况,朱德提出了一系列军事经济建设思想。

第一,搞好经济生产,保证军民供给。朱德在《完成边区1941年财政经济计划》一文中指出,目前陕甘宁边区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如不能解决,抗日战争就难于坚持,抗战的胜利就没有保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他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和陕甘宁边区的特殊条件,提出在不影响部队作战和训练的前提下,实行边区兵屯。当120师359旅奉调回陕甘宁边区时,朱德把这支部队部署在延安东南方向40多公里的南泥湾,一方面用来防备顽固派军队可能发动的进攻,另一方面,积极进行开荒种地。359旅接受任务后,全旅指战员遵照朱德关于“敌人来了,就去打仗,敌人不来,就生产”的指示,上自旅长,下自勤务员,全都编入生产小组,积极参加生产劳动。经过几年的努力,共开垦荒地35万亩,1943年粮食达到全部自给。同时,还开展了包括畜牧业、工业、运输业、商业在内的多种经营。1942年10月,朱德在中共中央西北局高干会议上,具体介绍了开发南泥湾的经验,特别强调军队重视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并号召全国军民用实际行动向359旅学习。此后,敌后各抗日根据地军民掀起了学习359旅、发扬南泥湾精神的热潮,投入了火热的大生产运动。南泥湾屯田政策推动了各抗日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改善了部队生活,开发了边区经济,巩固了后方,接济了前方,减轻了人民负担,密切了军民关系,打破了日、伪、顽的经济封锁,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打下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解放战争时期,朱德要求各解放区积极发展战时经济,把解放区人力、物力、财力科学地调配和组织起来,把土改、生产和支前紧密结合起来,既照顾到军队的需要,又注意到人民负担的可能性,实行以战养战。他说,应“使解放区内部各阶层和衷共济,共同解决困难,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支援前线”。石家庄解放后,朱德对城市的生产情况和政策执行情况也极为重视。他亲自到市内视察工厂,并对石家庄市的工商界代表说:“政策的中心是发展生产,要学会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在解放区土地改革的过程中,朱德又注意及时纠正破坏工商业的过“左”错误,实行保护解放区内私营工商业的政策,允许其在一定条件下发展,以获得我军作战紧缺的物资,改善和调剂人民生活。经过军民的共同努力,解放区经济在激烈的战争中不仅没有衰败,反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第二,发展边区贸易,解决资金困难。朱德认为,边区经济建设中的基本困难之一就是缺乏大量流动资金。为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他经过广泛调查研究后提出:“发展边区经济建设的基本环节在于积极开发边区的资源。”首先,应从食盐入手,通过发展边区食盐业,实行对外贸易、用盐换钱来积累资金。当时边区的几个盐地产量很大,内部消费后仍有大量节余,而邻近的山西、河南等地都大量缺盐。这正是发展贸易、获取资金的好机会。于是,朱德主张:“根据边区的条件,应大力发展盐业的生产和运输,盐业公司不应取消,相反地应大力从各方面加强。这是公私两利的事业。”其次,应从羊毛入手,当时全边区有羊200万只以上,单绵羊产的春毛,每年就有250万斤以上,朱德认为:“边区有丰富的物产,只要把食盐、皮毛、甘草等几样土产有计划地输出,边区对外贸易就有前途。”同时,“进一步争取边区的出超也就有把握。”我们“目前只应以盐及羊毛为重心来建设,以后当以次第及于他种工业。”食盐业和毛纺业的发展,既改善了经济,又减轻了人民负担,还开辟了边区经济财源,缓解了边区经济建设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

第三,加强军工生产,增强抗敌能力。军工生产的发展,武器弹药的供应,既是进行军事战争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也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在战争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抗战初期,国民政府曾给八路军、新四军提供了一部分武器、弹药,但后来却断绝了供应,这增大了我军的抗敌困难。为解决这些问题,朱德提出,除夺取敌人的武器装备来武装自己之外,还“要加强我们的军事生产,保证对于前线的良好供给”。他还根据中央的指示和前线作战的需要,及时调整布置了军工生产,在他的具体筹划下,边区的军工生产有了重大发展。到1944年,边区军事工厂月产量达到:捷克式马步枪100支,掷弹筒65个,枪榴弹筒223个,硝酸铔670公斤,无烟药250公斤,黑色无烟药90公斤,黄药手榴弹1万枚,自造七九子弹1.9万发,复装七九弹1万发,自造六五弹1.1万发,复装六五弹3万发,捷克弹1万发,此外,还能修理马步枪、轻重机枪、山炮等轻重武器,有力地支持了前线的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时期,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发展,为解决前方大量炮弹和炸药需求的迫切问题,朱德倾注了大量精力着手抓军工生产。他1947年春随中央工委到晋察冀解放区后,针对军工生产分散、管理不统一的状况,提出了把分散的军工生产统一起来,大规模发展炸药和炮弹生产的主张。他在给晋察冀边区工业局负责人的信函中说,我要求你们以确实可靠为准,保证能做到支援全国性的反攻军所用,你们要就现有统一兵工基础上,将每月生产数量详细列表告诉我,以便进行总的计划,过剩生产或各地要求的特别生产均由我们负责调济款项。此地兵工事业应在尽可能范围内来发展,扩充技师、工人、机器、原料来解决来计算。有关情况,今后望你们向我负责的报告至少每月一次。针对各地兵工厂因技术问题产量较低,以及因交通问题军工产品无法及时运到前线的情况,中共中央工委于1947年12月20日至1948年1月2日在西柏坡召开华北各解放区军工会议和交通会议。在会上,朱德指出:“军工生产对我们结束战争快慢有重要意义,要加强军工生产”,“要搞好交通运输业”,“把军工产品很快运到前线去。”军工会议结束后,朱德又先后致函晋绥领导人贺龙、李井泉和冀中军区司令员孙毅,对两地的军工生产作了进一步的具体指示。由于抓得及时具体,晋察冀和其他解放区的军工生产在1947年至1948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大批武器弹药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保障了各个战场的需要。可以说,朱德在军工生产上的深谋远虑和切实工作,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德仍非常重视处理军事和经济的关系,搞好军事经济建设。 

其一,国防建设要服从经济建设的大局。新中国成立后,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构成了一对较为突出的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朱德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审时度势,明确提出了国防建设要服从经济建设大局的主张。他认为,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是国家建设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建成独立富强的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础,国防建设是经济建设的保障,只有加速基础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国防工业才有强大的基础,才有可能更快地实现国防现代化。早在1949年7月,朱德就指出,我们应当在伟大经济建设中,把我们的国家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只有我们的工业发展了,在经济上不依赖外国了,我们民族的独立才有基础,我们人民的生活幸福才有保障。因此,“全国胜利以后经济建设就成了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而要使国防建设服从经济建设的一个主要途径是削减军费、减少编制。他说,国防开支应根据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局势大致有个适当的比例,和平建设时期如果国防费用过高,必然会阻碍经济建设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尽量减少军费的支出,集中更多的资金来加强经济建设。”同时,建国后随着全国局势的稳定和战争的基本结束,再没有必要以大量的军费来维持当时庞大到550万的人民军队的开支。朱德提出对军队实行整编,压缩军队人数,将部分军人转到生产中去,参加国家经济建设。此外,朱德还主张发挥军队“生产队”作用,支援国家经济建设,提出我们不光要用军队把敌人打败,还要用军队把中国建设起来。国家经济建设中遇到的困难之一是资金严重短缺,因而军队应当发挥自身经济潜力,搞好生产建设,“学会和自然作斗争的本领,多想办法,多出主意,多种粮食,多养牛羊”等等,争取自己养活自己,减少国家负担,使国防建设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大局。 

其二,提出建立国防建设与民用工业相结合的军事工业体系。朱德认为,从国际形势看,社会主义阵营日渐扩大,各民族独立运动不断高涨并在亚非部分地区获得成功,国际形势有利于我们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国际局势已发生根本变化,世界战争是可以防止的。”“我们能争取到相当长期的和平建设条件。我认为需要考虑怎样把最大的力量集中到和平生产方面,同时把国防建设同和平生产结合起来的问题。”从国内形势看,军工订货骤然减少,许多投资大、厂房好、职工多、设备新、技术水平高、生产能力大的军事工业普遍出现了“吃不饱”的现象。于是“有些厂就到处揽活自寻门路,有些厂还没有想到办法,只得让一部分设备和人员闲着。”造成很大浪费,而民用工业又急需新建同类型的工厂。要使企业走出困境,就必须改变单纯生产军品的状况,充分发挥自己在技术、设备和人员上的优势,兼产一些民用产品,同民用生产结合起来,以求得自我发展。鉴于上述认识,朱德在1956年4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时,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主,国防建设为辅,国防建设应和民用工业结合”的主张。8月,他又在《我对主席指示的十大关系的体会和想到的一些意见》一文中说:“民用工业和国防工业应该互相结合起来,使二者能够在乎时为经济建设服务,战时迅速地转到为战争服务。”相当数量的“军工厂如不改为和平生产,要犯错误。” 1957年初,他在《外出视察的报告》中,就如何把军工转入和平生产的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两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即“一个是把二机部同一机部、电机部合并,设备和人员统一调度,平时可以多生产些民用品,战时主要生产军用品。”“一个是把二机部的范围划小,把剩余的生产能力分出来转向民用生产,二机部今后专搞原子武器等特种兵工生产。”根据朱德建议,1958年2月全国人大一届五次会议批准了将一机部、二机部和电子工业部合并的方案。朱德在合并后的第一机械工业部干部大会上的讲话中鲜明地指出:“把三个部合并起来,有利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事业的发展,使军用生产和民用生产结合起来。” 

其三,提出实现军事工业现代化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后,朱德一直把用现代化武器装备军队当作国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要尽快赶上发达国家军队装备的水平,实现我军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无外乎两种方法,一是购买国外先进武器,二是自己制造。像我们这样一个国大、军队多、经济尚不发达的国家,从长远来看,军队武器装备现代化的根本出路,在于自力更生地去发展军工生产。1956年3月,朱德在空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不但要学会使用和修理飞机,还要学会制造飞机。”7月13日,朱德给萧劲光等人写信说:“海军和飞机是近代化的兵种最高的必需的,要加强这两个兵种,就必须有造船厂、飞机厂。”8月14日,他建议毛泽东把制造坦克和发展汽油工业纳入第一个五年计划。根据朱德的建议,国家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对原有的兵工厂进行了技术改造,并新建了占全国重点成套项目30%的重点工程,先后扩建了74个规模较大的飞机、舰艇、火炮、坦克、弹药、雷达、指挥仪、通讯设备和电子元件等工厂,为我国独立自主地生产武器装备打下了初步基础。此外,朱德还十分重视提高科技水平,发展尖端武器。

<script charset="UTF-8" id="LA_COLLECT" src="//sdk.51.la/js-sdk-pro.min.js"></script> <script>LA.init({id:"Jitj3V0abALAa7hk",ck:"Jitj3V0abALAa7hk"})</script>